98赛车群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98赛车群 > 新闻动态 >

最新!强基计划大变脸,5大变化家长快来关注_高校_专业_考生

发布日期:2025-05-23 14:26    点击次数:88

强基计划迈入第六年,这场聚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国家实验”正悄然转向。

今年的强基计划虽迟但到,目前包括北航、北理工、人大等多所高校发布了该招生计划。

和往年相比,此次强基计划可谓大调整:

校考时间大幅提前,初试模式高校数量持续增长,

新增新增理工科、“带电工科”专业,拓展人工智能等培养方向,

高考单科成绩加权提升,部分到达200%,

扩招态势明显,新增不少招生省市。

具体如何一起来看看——

奥赛破格政策调整

“小破格”规则扩大

在 2025 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同时宣布取消五大学科奥赛金银牌获得者破格入围强基计划的资格,

这一变动在教育界引发广泛关注。从过往数据来看,五大学科奥赛金银牌得主长期被清华、北大两所顶尖学府垄断。

展开剩余86%

以 2023 年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为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决赛金银牌获得者中,超过 80% 的学生最终被清华、北大录取,其他 985 高校通过奥赛破格渠道录取的人数寥寥无几。

如大连理工大学此前三年通过奥赛破格录取的强基计划学生总数不足 10 人,东北大学相关数据也仅维持在个位数,该政策对大多数高校而言,实际选拔作用有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4 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还保留了 “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成绩的考生” 破格入围资格,但 2025 年的简章已完全删除相关表述,明确将招生对象聚焦为 “高考成绩优异,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突出的考生” 。

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同样在新版招生简章中不再提及奥赛破格内容,转而强调对考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考察。

这一政策调整,标志着强基计划在人才选拔理念上的重大转变。未来高校选拔人才,将不再单纯依赖竞赛成绩这一单一指标,而是更加注重考生在高中阶段形成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

在取消奥赛破格的同时,今年强基计划还有一个明显趋势便是“小破格”规则扩大。

“小破格”它与竞赛破格入围不同,指的是考生高考单科或几科成绩达到特定标准,满足相应条件就能破格递补入围,但入围后并没有其他优惠政策。

去年,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这 8 所高校采用了该规则。

到了今年,已有 10 所高校公布了 “小破格” 规则,新增的有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则是在去年基础上继续沿用 。

数据来源:学策科技

校考时间大幅提前

初试模式高校数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对强基计划校考时间做出了调整,从高考出分后提前至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

2022 年,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率先行动;

2023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跟进;

2024 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大学也加入这一行列。

到了 2025 年,人大又做出同样调整。

校考时间的提前,意味着考生需要在高考结束后迅速投入到校考准备中,对考生的精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改变了考生的报考节奏,从 “知分填报” 变成了 “估分填报”。

梳理选拔时间和方式上,我们还发现初试模式高校数量或许会增长。 初试模式22年问世,23、24年试点校逐年增多。 目前发布简章的高校里,北航、兰大、人大3校为初试模式。

具体来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做出了重要调整,取消了以往的竞赛奖项破格入围规则,这意味着初试成为了所有考生入围校考的唯一途径。

而中国人民大学不仅转变为初试模式,还首次开始招收理科专业,并首次接受竞赛破格情况,特别的是,理科破格生可以免除初试环节。

新增理工科、“带电工科”专业

新增拓展培养方向

2025 年强基计划在专业设置方面有诸多新变化。

一方面,部分高校新增了专业。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新增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试图打破文科见长的刻板印象,展现理科实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北京理工大学新增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大连理工大学新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华南理工大学新增应用物理学专业;天津大学新增合成生物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另一方面,许多高校为现有专业拓展了培养方向。

北理工大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新增培养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包含两套培养方案,依托数学与统计学院和自动化学院进行培养,其中自动化学院的培养方案面向智能科学科技发展前沿,以“AI+机器人”为培养特色应用物理学专业,包含两套培养方案,依托物理学院和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进行培养,其中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的培养方案面向集成电路与电子信息领域的前沿科技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武汉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新增智能科学培养方向,依托人工智能学院培养。

高考单科成绩权重增加

在强基计划招生中,越来越多高校强化了高考单科成绩的权重。

数据来源:学策科技

中国农业大学改变入围校考规则,若高考数学科目成绩达到 145 分及以上,且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进入分省招生计划数 6 倍以内的考生,可破格入围;

中国海洋大学针对报考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专业的考生,采用新增数学成绩加权入围方式;

天津大学成绩加权入围:高考加权成绩从高到低,依据招生计划的5倍确定入围;各招生专业高考加权成绩计算公式: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工程力学专业:高考成绩+数学单科成绩*0.4;应用化学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合成生物学专业:高考成绩+化学单科成绩*0.6应用物理学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高考成绩+物理单科成绩*0.6;单科“小破格”入围:数学与应用数学和工程力学专业要求数学不低于145分,应用化学、生物科学和合成生物学专业要求化学不低于97分(上海要求70分),应用物理学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要求物理不低于97分(上海要求70分),且高考加权成绩排序处于6倍以内可入围。

华中科技大学对部分专业也有高考单科成绩的破格要求,如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专业要求数学 145 分及以上等。

可以说,高校在选拔人才时,更加看重考生在特定学科上的优势和潜力,而这个特定学科,多集中在数理化。

招生规模持续扩大

从招生区域和专业数量来看,强基计划呈现扩招态势。

中国农业大学招生省市新增贵州、新疆;

中国海洋大学新增吉林、上海、重庆、云南、甘肃5个省市招生;

华南理工大学新增广西、甘肃招生。

强基计划招生政策的动态调整,实则是国家人才战略需求的精准投射——当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成为政策焦点,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培养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向,家长也需把握机会。

编辑 | 京教君

素材来源 | 学情研究所、学策科技、京城教育圈,由京城教育圈整理编辑,转载需注明来源

发布于:北京市

Powered by 98赛车群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